近日,《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发布。《工作方案》提出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工作方案》从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创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国际服务体系、创建高标准投资贸易保障机制、创建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四个方面制定了12项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深圳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解决难点卡点堵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作方案》起草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同时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的先进水平,吸纳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深圳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的工作方案。”深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鼓励深圳各部门、各区在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努力探索,积极创新突破。
在“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中,《工作方案》围绕企业创新研发、生产制造、产业合作与标准互认等方面,提出加快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完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服务体系、加强国际间产业合作与标准互认等三项重点任务,突出回应了我市企业在开展国际化创新研发制造与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诉求。
在“创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国际服务体系”中,围绕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的需求,《工作方案》分别从人才、金融、数据等要素,提出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市场国际化功能、推动数据要素安全高效跨境流动等三项重点任务,最大程度回应了各类市场主体在要素全球化配置方面的迫切需求。
在“创建高标准投资贸易保障机制”中,《工作方案》围绕外贸外资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诉求,提出了增强外资吸引力和向心力、提升线上线下“买全球卖全球”服务水平、打造高效便捷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等三项重点任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创建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中,《工作方案》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提出推进城市生活环境国际化,优化外籍人员来深工作生活相关事项的配套服务;创新知识产权全链条法律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高标准完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加强城市宣传推介和综合营销,讲好中国故事、深圳故事,全面提升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国际科技合作“朋友圈”
《工作方案》把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放在主要任务的首要位置。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化是此次《工作方案》最大的亮点。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将建设国际化创新平台作为创新资源集聚的重要手段。国际化创新平台建设将重点瞄准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的国家和地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20+8”产业集群高效集聚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支持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海外科技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和技术引进等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构建更加符合国际化科研规则的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工作方案》推行国际化科研规则,支持深圳创新主体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与国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强化需求导向的国际科技计划项目科研管理机制,在科研任务、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方面给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科研范式转变规律的客观需要。
提升服务招引国际化人才
《工作方案》提出,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提升全球一流人才吸纳承载能力。探索建立外籍人才跨区域流动资质互认机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内地城市认定的外国高端人才(A类)工作许可“异地办理、区域通认”。
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推动建立外籍人才跨区域流动资质互认机制的重要举措。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比如,对与上一工作单位终止合同后未出境且持有有效居留证明的外国高端人才,免于提交工作资历证明、最高学位(学历)证书等申报材料,并按照待遇最优原则,给予外国高端人才最长工作许可期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纳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